周彤/文
(资料图)
去年12月27日,川宁生物(301301)成功“闯关”创业板,成为新疆伊犁地区首家A股上市企业。作为科伦药业(002422)的控股子公司,川宁生物由母公司科伦药业分拆而来,是“A拆A”的典型代表。
近期,川宁生物交出上市后的首份业绩预告。净利润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川宁生物稳定的抗生素中间体基本盘。与此同时,川宁生物着力打造环保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川宁生物布局合成生物学,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正在稳步推进。
主营业务稳定,年净利同比预增250.26%-286.18%
川宁生物拆分上市前,科伦药业的业务格局为“大输液+抗生素+药物研发”,川宁生物正是抗生素中间体的生产基地。上市后,川宁生物继续专注其主营业务,以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抗生素中间体。川宁生物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国医保投入的扩大,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抗生素行业整体仍将维持较大需求。
事实上,川宁生物已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建立起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产品种类齐全,涵盖了大环内酯类、广谱类抗生素的主要中间体。按照2022年上半年各类产品的收入占比排列,硫氰酸红霉素占比40.19%、青霉素中间体占比34.03%、头孢类中间体占比24.37%,均为川宁生物的主营产品。
与此同时,川宁生物的多个产品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形成了稳固的规模优势。据招股书,仅以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为例,公司对前者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3.86%,后者中的7-ACA产品2018年公司产能市占率达到37%,为国内第一。公开信息显示,川宁生物的硫氰酸红霉素年产量为3000余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3.86%。对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中间体6-APA,川宁生物产量则约为6700吨/年,为行业内的主要生产厂商。
除了基石产品抗生素中间体,川宁生物还积极发展辅酶Q10菌丝体、熊去氧胆酸等新产品,新品种的商业化增量有望加码营收业绩。其中,熊去氧胆酸粗品产能约为120吨/年,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公司正在申请熊去氧胆酸的注册GMP认证,待认证通过后将成为原料药。
1月29日,川宁生物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亿元至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26%至286.18%。值得注意的是,在川宁生物此番披露的业绩预告中,2022年度净利润的预计增长率,比去年8月招股书中披露的预期数据高出了7.26%-17.18%。
川宁生物也对利润预增的原因做出了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硫氰酸红霉素、6-APA和青霉素G钾盐平均销售价分别增长17.74%、41.87%和56.93%,且2022年度疫情造成的停工损失较2021年下降48.45%。
注重绿色发展,发力环保助推循环经济
据招股书,川宁生物通过全面构建抗生素环保技术体系,树立了较高的市场竞争壁垒,为公司在全球抗生素产业链扩大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司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环保日益严格是大势所趋,当竞争者没有解决环保问题,隔三差五被限产、停产时,公司可以放心满产,优势自然凸显;第二,川宁水处理已经达到回收再利用的水平;在污水处理系统还未升级之时,一年的取用水量超过2000万立方,而现在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取水量较之前减少1/2以上。第三,菌渣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可以当作肥料,川宁就可以向医药中间体原料产业链延伸,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而以上优势一旦形成,会成为别人无法超越的环保核心竞争优势。
另据《川宁生物2021年度社会责任暨ESG》显示,公司环保投入总额近25亿,占项目总投资的25%以上,环保系统占地面积300余亩,占厂区总面积20%以上。目前已完全解决了环保“三废”治理问题,在废水、废气、废渣三个方面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月13日,川宁生物宣布拟使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募资金2亿元用于投资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大力投资资源可循环,进一步助力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进军新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19年,川宁生物瞄准合成生物学赛道,集合自身优势制定了“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战略。据CB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53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89亿美元,2019-2024年CAGR约为28.8%。
招股书显示,根据国际生物技术产业研发趋势和市场情况,公司在上海设立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学和酶工程领域的研发,利用先进的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代谢工程、酶工程等现代工业生物技术来构建合成生物学综合研发体系,着力开发绿色可持续的高附加值生物产品。
据了解,川宁生物发行股票募资净额为10.22亿元,其中2亿元投入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究院项目预计建设期2年,研发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合成生物学新增量产品,包括保健品原料、高端化妆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生物农药、动物保健类产品及其他品类的医药中间体等;二是对现有传统产品进行合成生物学赋能,降本增效,巩固市场地位。
川宁生物表示,未来上海研究院主要进行绿色可持续的高附加值生物产品的研发,研发产品板块主要包括用于保健和化妆品原料中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生物农药、动物保健类产品及其他品类的医药中间体等。
川宁生物上市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部分管线已逐步开始落地。川宁生物1月9日宣布,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自主研发出红没药醇,红没药醇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和化妆品行业,目前该产品成功进入试生产阶段。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合成生物学是发酵类产品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在成本、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在医疗、化学品等多个方向实现量产应用。川宁生物合成生物学团队强大,研发管线丰富,项目落地在即。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4大底盘菌研发平台,上海合成生物学研究院已有多个项目管线,业绩弹性释放在即。未来公司凭借在合成生物学上的优势,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化链条。
Copyright © 2001-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国际企业网 www.qiye.cwan.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