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坚持管好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该市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产业项目,2021年底累计分红190余万元,脱贫户人均增收1381元。
今年以来,该市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同时,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助力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增加收入,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底线。
“资金+产业”
衔接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举措。2022年度全市衔接资金共计1318万元,为充分发挥衔接资金帮扶作用,涿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先后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联合涿州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共同筹划,5次赴乡镇座谈调研,多次到田间实地察看已有特色优势产业,最终确定将2022年度55%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壮大乡镇特色农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开辟农业产业项目新路径。
通过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严格的责任制度,不断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推动设施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确保产业项目运营良好,稳定发挥效益。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实现资金与产业齐发力,推动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收益+就业”
巩固脱贫成果
根据扶贫项目后续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建成后的农业产业项目将明确各方主体权利责任,将所有权明晰到村集体、经营权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归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共同落实监管权。
产业项目建成后,在过渡期内,按照投入项目资金的5%年收益率用于全市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收益分配,每年至少分配1次,提高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收入水平。同时,产业项目的发展也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防贫监测对象就业,缓解农村人口就业压力,就业水平稳中提质,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
设施农业产业项目实现了收益与就业相结合,确保脱贫人口和防贫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政策+项目”
壮大集体经济
“大河有水小河满”,发展村集体经济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目标,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现阶段通过政策和项目的扶持,该市有效整合村集体资源,指导村集体进一步盘活资产,兴办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市将衔接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现政策与项目共引领,衔接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可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既增加了脱贫户及防贫监测对象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补充。
据涿州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依据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衔接资金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不断创新衔接资金支出方向,努力构建长期稳定的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讯员邢晓琪)
关键词 涿州管好用好衔接资金 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优势产业 集体经济
Copyright © 2001-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国际企业网 www.qiye.cwan.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